跳到主要內容區
:::

學校沿革

學校沿革          編輯:戴宜珍老師

歷史沿革:

現今的篤行國小,是從日治時期的「臺中公學校」經過一番蛻變而來。在民國七年(大正七年)公學校逐漸招收女生,進而開始分成男女兩校,此時現今的篤行國小稱為「臺中女子公學校」,顧名思義就是專門給女子讀的學校,校址位於現在居仁國中附近。直到民國21年更改校名為「臺中幸公學校」。直到1943年遷至現址,改稱為「昭和國民小學」,校地3.25公頃。戰後,1946年二月改名「仁愛國民學校」,又於隔年七月改為「篤行國民學校」,此時還曾有忠明、健行、中正三所分校,直到1968年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改稱「臺中市北區篤行國民小學」,經過這些年來的轉變,我們可以發現學校的歷史悠久呢!

學校沿革

學校歷史

人數變動:

    日治時代第一屆(1919年)畢業生僅十二人,終戰前最後一屆(第廿七屆)三百零六人,直到戰後人數逐年增加,到第二十六屆(1971年)七百九十一人最高峰。2003年後學生人數開始逐年下降,時代變動與少子化的關係,所以人數較以前少,如今蛻變成一個精緻而美麗的學校。

 

大正12 (1923年)台中女子公學校 民國41年台中市篤行國小校門 現今篤行校門

大正12 (1923年)台中女子公學校

民國41年台中市篤行國小校門

現今的篤行國小校門

女子的學校:

    過去的台灣社會中,女子是不必讀書的,從歷史的演進中,我們可以發現,篤行國小的前身,主要是以女子的學校所發展而來,日治時期從四位女生入學台中公學校成為女子部後,逐漸開始發展並分離出「女子公學校」,進而演變成「台中幸公學校」。其中最為特別的就是,日本愛國婦人會在學校中招募10到15歲的學生成立愛國少女團,從圖片中看見小朋友們整齊劃一的模樣與陣容,可以得知愛國少女團是學校中一個很重要的組織。

愛國少女團

愛國少女團

愛國少女團 愛國少女團1 愛國少女團2

Q&A從日治時期開始,現今的篤行國小經歷了幾次的蛻變?學校的名稱又分別是什麼呢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參考資料

【校史】

1.緣起:前身為台中公學校,創立於民前16年。

2.民國七年(大正七年)公學校分男女兩校,本校為女校稱台中女子公學校,成立於四月一日,校址位於現居仁國中處。PS:男生就讀的公學校(現今忠孝國小)

3.民國21年更改校名為臺中幸公學校。

4.民國31年設置二年制高等科。

5.民國32年學校遷至現址,改稱昭和國民小學

6.民國34年12月邱淼鏘先生任本校光復後第一任校長。

7.民國35年2月6日奉改名為台中市仁愛國民學校

8.民國36年7月1日校名再更為台中市北區篤行國民學校

9.民國37年5月5日增設幼稚班。

10.民國41年奉設忠明分班,42年獨立為忠明國民學校。

11.民國46年奉設健行分班,48年獨立為健行國民學校。

12.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,改名為臺中市北區篤行國民小學

13.民國58年奉設分校並獨立為中正國民小學。

14.民國64年6月14日由市府核准成立幼稚園二班。

15.民國70年奉令設置舞蹈教育實驗班。

16.民國72年自立幼稚園更名為臺中市北區篤行國民小學附設幼稚園。

17.民國76年舞蹈教育實驗班更名為舞蹈教育資優班。

18.民國85年成立教育評量改進實驗班進行教育改革實驗。

19.民國87年校友會成立,市府核定正式社團。

20.民國88年特殊教育資源班設立。

21.民國92年舉行篤學樓落成典禮,開始啟用。

22.民國99年舞蹈教育資優班更名為舞蹈教育藝才班。

日治時期台中總共有12所公學校,現在的篤行為其中一所,當初名為 幸公學校

台中公學校→(女生想加入)→另設 台中女子公學校→(女子公學校改名)→昭和16年(台中市幸國民學校)→(台中市幸國民學校改名)→昭和19台中市昭和國民學校→民國57(台中市北區篤行國民小學)

日治時期的小學校以及公學校,都在1941年一律改稱國民學校

【人數改變】

光復之初,台中市國民學校共有15所,共280班,人數約16802人

1947(民36),台中市國民學校共有17所,共333班,人數約18745人

1967(民56),台中市國民學校共有40所,共1149班,人數約68542人

1968(民57)國民學校改為國民小學

一班約55人

1981(民70) 台中市國民學校共有42所,共1616班,人數約78707人

1991(民80) 台中市國民學校共有49所,共2130班,人數約99761人

1994(民83) 台中市國民學校共有52所,共2205班,人數約93040人

2003(民92) 台中市國民學校共有63所,共3056班,人數約100277人

2003後開始人數逐年下降

2010(民99) 台中市國民學校共有69所,共2877班,人數約81677人

2010學校數不減反增,造成學校競爭學生壓力

資料出處:臺中教育發展史

創立於1918年的篤行國小,原名台中「女子」公學校,位於現在居仁國中校址,1932年改名台中「幸」公學校,1943年遷至現址,校地3.25公頃,改稱昭和國民小學。戰後,1946年二月改名仁愛國民學校,隔年七月改為篤行國民學校,1968年改稱篤行國民小學。

日治時代第一屆(1919年)畢業生僅十二人,第二屆增加為廿四人,終戰前最後一屆(第廿七屆)三百零六人。戰後第一屆(1946年)畢業生二百八十八人,第二屆降為二百十一人,第七屆增為四百十三人。

第十四屆之後,畢業人數逐年增加,從五百、六百、七百,到第廿六屆(1971年)七百九十一人最高峰。接著逐年遞減,加上社區人口漸減以及少子化的關係,1985年畢業生三百六十四人,1995年二百四十三人,2011年(第六十六屆)僅約一百三十人。1965年九月,我就讀一年級,直到六年級畢業,我們這一班多數都沒打散,更是篤行第一個升到五年級「實驗」男女合班成功典範,同學情同手足,感情融洽。一年級共有十個班,每班都有八十多位同學。

資料出處:篤行同窗紀事-1

http://blog.xuite.net/tsengni/twblog/111694537-%E7%AF%A4%E8%A1%8C%E5%90%8C%E7%AA%97%E7%B4%80%E4%BA%8B-1

民國41年的台中市篤行國小校門

民國41年的台中市篤行國小校門。

民國41年的台中市篤行國小校門

磚造平屋校舍大門外景

昔時台灣的封建法式女子不必讀書。因此日本明治31 ( 1898 ) 年10月1日,原有台中國語傳習所改為台中公學校,學童都是男生。到明治33 ( 1900 ) 年才有4名女生入學台中公學校成為女子部,於大正7 ( 1918 ) 年台中公學校女子部分離,成立台中女子公學校。照片係於大正12 ( 1923 ) 年1月8日改建完竣的磚造平屋校舍大門外景。

李展帆先生提供

愛國少女團的組織

台中幸國民學校係女子學校,日治時期太平洋戰爭末期昭和19 ( 1944 ) 年時,亦有愛國少女團的組織。照片為少女團活動的鏡頭。

朱金源先生提供

資料出處:印象臺中<教育>

http://library.taiwanschoolnet.org/cyberfair2003/C0329400330/hse1/content4-2.htm

臺灣愛國少女團報導

資料出處:臺灣愛國少女團

http://blog.xuite.net/anti8h8h/marathon/208262760-%E8%87%BA%E7%81%A3%E6%84%9B%E5%9C%8B%E5%B0%91%E5%A5%B3%E5%9C%98

學校歷史

阿嬤日治時期的時光鐵盒  http://disp.cc/b/2-7A49

阿嬤日治時期的時光鐵盒

(台中市幸公學校)  阿嬤日治時期的時光鐵盒 http://disp.cc/b/2-7A49

(台中市幸公學校)  阿嬤日治時期的時光鐵盒

阿嬤日治時期的時光鐵盒

(台中市幸公學校)  阿嬤日治時期的時光鐵盒 http://disp.cc/b/2-7A49

阿嬤日治時期的時光鐵盒

(台中市幸公學校)  阿嬤日治時期的時光鐵盒 http://disp.cc/b/2-7A49

瀏覽數: